标签:孩子叛逆不听话.
家长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经常会和孩子发生各种冲突。小的时候还听话,可是不知为什么,越大越不听话了。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初中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很多情况下,这些冲突成为孩子一种习惯,孩子往往为了冲突而冲突,这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严重的会出现离家出走等情况,这个给不少家长带来很多的困惑和麻烦。逆反行为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的言语和行动。逆反行为是逆反心理的表现,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对抗行为,不服从或者有意违抗教育者的说服和命令。
根据一般的观察,逆反心理表现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逆反心理的表现方式,一般是被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有片面的看法,而有意识地与教育者的意志相对抗。主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带有较强的进攻性。这发生在孩子想做某事,家长不能答应的时候。被动型逆反心理,一般是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刺激下或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反映出来的违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状态,这发生在家长强迫孩子做某事的时候。比如,由于家长的公开批评,其自尊心受到了挫伤,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于是不甘示弱,无理也要争三分,与对方唱“对台戏”。又如,越是禁止读的书,他就越是要想办法找来看。被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动摇性,只要我们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容易诊治的。
如何能让孩子正确地度过“反抗期”是摆在所有家长面前的重大课题。过分严厉会压制孩子的上进心和独立意识,使性格变得柔弱,而过分放纵则不能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等到孩子长大后,有可能固定了这种性格,也有可能走向了反面。比如,长期被压制的孩子,当他感到翅膀硬了,通过离家出走等激烈行为,让家长感到恐惧而不敢再压制他时,他就会变得肆无忌惮。而那些从小没有受到约束的孩子,一旦走入社会被别人欺负而得不到保护时,他又可能恐惧和人打交道。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反抗心理的产生是孩子成长的正常过程,甚至具有一定反抗心理是健康发育的表现,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当孩子出现反抗行为的时候,不要都从负面去思考,而应该更多地研究孩子反抗的原因、规律和应对办法。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教育的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反抗心理,解决好和孩子的冲突,是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步骤,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