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勇敢面对失败的孩子才不会躺下.
经常看到有家长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打你,你不会也打他呀?”“拿大的,挑大个儿的拿!”“你真窝囊, 你不会和他抢啊”......这样的引导,怎么可能让孩子快乐与其他人相处?要想孩子输得起,首先就得培养孩子不计较。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容下的呢?
学习、活动总有胜败、输赢,怎么给予孩子评定是一门艺术。因为孩子本身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
当孩子为“失败”而难过时,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甚至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失败、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所谓挫折,指日常生活中的挫败、失意,在心理学上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障碍、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的需要不能满足而引发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挫折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会遇到许多许多不同的挫折。那么,孩子究竟该如何面对挫折呢?
1、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针对性地指导孩子应付各类矛盾,带孩子多接触外界环境,这样会改善孩子的适应性;
2、除了了解原因外,方法方面还应以鼓励为主,增加孩子的自信。
孩子不能面对挫折,表现为稍遇困难就退却,甚至发脾气,通过一些破坏行为“发泄”怨气,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生性懦弱
这类孩子在遭受挫折时,由于经验有限,意志薄弱,往往容易产生焦虑、自插、对自己丧失信心。
2、娇生惯养
父母一味赞扬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缺点也津津乐道,生活上包办代替一切,孩子受到过多的保护,自以为是,产生“自我优越”心理,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稍不称心就发脾气或畏缩逃避,且听不得批评,甚至称赞别人他也受不了。
3、期望不当
成人的压力大、要求高,孩子遭受的失改和责备多,成功的体验少,因此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稍遇挫折就放弃 怎么办?要探究原因“对症下药”:
1、对生性懦弱的孩子,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如通过给孩子讲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或爸爸妈妈小时候遇挫折的故事,使孩子懂得生活中随时可能会遇到挫折,只有通用性地去克服困难,本领才会越来越大。
(2) 教会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
教给孩子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励:这次虽然没得到第一名,但比在中班有进步了”;再如补偿法:“我跳舞不行,可画画不错,要努力画,争取参加书画比赛。”
2、对娇生惯养的孩子,父母不妨让他受点冷落。
要注意用一些机会赞扬别的孩子的优点,慢慢让孩子习惯“有人比他更行”的事实。对孩子的缺点,不管他如何吵闹不听,也要坚决制止,帮助其克服。
3、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提适当的要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成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