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拥抱和慈爱的抚摸.
早上孩子刚刚醒来的时间和晚上孩子将要睡觉的时间,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这两个时间,是家长们特别容易跟孩子沟通的时间,孩子的心灵在这两个时间是打开的,没有防卫的。
我们对孩子,说教多于陪伴,理论多于实践,说话多于爱抚。
什么样的关系,让人一看便得出结论:他们之间关系密切呢?只有肢体的连接,亲密一看便知。
如果你希望跟孩子很亲密;如果你希望孩子什么都跟你说;如果你希望你跟孩子互相依赖,只有一条捷径,就是爱抚你的孩子!
孩子出生以后,你经常拥抱和触抚他吗?经常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脸、拉拉他的手、揪揪他的耳朵、打打他的屁股吗?所有这些,叫慈爱的抚摸。
经常的拥抱、慈爱的抚摸——作为父母,如果现在给自己评一下分数,0到10分,你可以得多少分?
这个分数,非常重要。
经常拥抱自己的孩子、触抚自己的孩子,孩子一定安静祥和、正面积极,暴力倾向少。肢体的接触不需要语言,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建立起孩子的健康心理。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最简单的做法,如果你的孩子还小,还没到叛逆期,很简单,我们拥抱他,让他在拥抱中感受到相信与支持。如果你跟孩子之间已经有一些问题,那我建议家长在每天中的两个时间,跟孩子沟通和连接。坚持一段时间,一定可以重新连接上。
什么时间呢?
第一段时间是,晚上孩子将要睡觉的时间。他已经躺到床上了,你坐在他的床边跟他聊几句,拍拍他的脸跟他说说话。
第二段时间是,早上他刚刚醒来的时间。你不要急着叫他快快起床,你坐到他的床边,揪揪他的头发说:“睡得好吗?怎么样?做好起床准备了吗?准备迎接新的一天了吗?”就是这样,跟他做连接。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这两个时间,是家长们特别容易跟孩子沟通的时间,孩子的心灵在这两个时间是打开的,没有防卫的。很多家长听了我的培训后,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原来认为你跟孩子之间有代沟的,互相之间已经不愿意再沟通交流的,用这些时间这样做,一切都会好起来。
需要提醒的是,在你坐到孩子床边时,一定要先做一个动作。
做什么动作呢?要念一句口诀,轻轻地念,念给自己听,这句口诀是:“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一天忙下来,你的心是杂乱的,心思意念乱飞,这句口诀就是让你先把你的身心灵呼唤回来,完完全全集中精神,再面对孩子,只有这样的沟通才有效。
我有一个导师,工作很忙,每天很晚回家。她有两个儿子,她的小儿子一周多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时分,她回到家。孩子来开门:“妈妈你回来了!”孩子看见妈妈回来了,非常高兴!
妈妈摸摸孩子的头说:“嗯,宝贝,妈妈回来了,妈妈吃完饭跟你玩,好吗?”
然后妈妈就去餐厅吃饭了,吃饭的过程中,孩子又跑过来,跪着趴在妈妈的膝盖上,抬起头问:“妈妈你回来了!”
妈妈很奇怪,但是,还是摸摸孩子的头说:“是啊!宝贝,妈妈回来了,妈妈吃完饭跟你玩啊,好吗?”
妈妈吃完饭了,坐到沙发上,开始吃水果,孩子又跑来趴在妈妈的膝盖上,抬头看着妈妈问:“妈妈你回来了!”
这个妈妈听了一激灵,突然有一个觉醒:从进家门到现在,我满脑子都想公司的事——明天要打几个电话?明天要布置什么事情?明天要找谁谈话?……注意力都在这些事情上,跟孩子讲话只是敷衍而已。小孩子是很有灵性的,妈妈虽然身体回来了,心还没有回来!她的心还在工作上。所以孩子一遍遍地跑来问:妈妈您回来了吗?
如果没有全身心地跟孩子讲话,孩子是可以感觉到的。孩子的灵性好,所以跟孩子交流,千万不能应付他。
什么样的表现是应付呢?比如:家长经常地这样说:“哦,你说”,“哦,是这样啊”,“嗯,知道了,一边玩去!”用“嗯、 啊、哦”回应他,就是应付,就是没有专注听孩子讲话。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愿意跟你交流,更严重的是,孩子也变得越来越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做事无法全神贯注。所以你一定要改变,从跟孩子讲话开始。
准备跟孩子讲话的时候,你就开始对自己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跟老公讲话也一样,跟你的太太讲话也是如此。
如果你关注这一点,并做到这一点,我可以确认,若干年以后,当你有一天送你的孩子上大学的时候,你的孩子一定会问:“妈妈,从小到大,你总是坐在我的床边,摸摸我,拍拍我,跟我聊天。妈妈,我现在觉得这个习惯对我的成长很重要。但是,有一点我一直不明白,你为什么在跟我说话之前,嘴里念一个什么,像念一个什么口诀,还是念一个什么咒语,在念什么?妈妈?”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妈妈确实是在念一个咒语,“我在这里!”以保证妈妈能全身心和你在一起,跟你说话,听你讲话。
不用害怕你现在跟孩子的关系,不要害怕你们现在互相之间的亲密连接已经断了,不要害怕孩子会拒绝,不要害怕孩子不给你面子。慢慢来,照我的做。敲敲孩子的房门,说我可以进来一下吗?我有一两句话要跟你讲。于是,你坐到他床边,开始慢慢建立连接,不要气馁。在睡前,他是敞开的;刚刚醒来,他是敞开的,你可以进来。
“我在这里”,加上经常的拥抱和慈爱的抚摸,跟你亲爱的孩子建立交流的渠道,建立牢固的关系。你将得到一生享用不尽的亲情与和谐。
全然地接受你的孩子,用心陪伴你的孩子!